
行業新聞
煉鋼用增碳劑標準
2017-12-12
增碳劑在鑄造時使用,可大幅度增加廢鋼用量,減少生鐵用量或不用生鐵。電爐熔煉的投料方式,應將增碳劑隨廢鋼等爐料一起往里投放,小劑量的添加可以選擇加在鐵水表面。但是要避免大批量往鐵水里投料,以防止氧化過多而出現增碳效果不明顯和鑄件碳含量不夠的情況。增碳劑的加入量,根據其他原材料的配比和含碳量來定。不同種類的鑄鐵,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型號的增碳劑。增碳劑特點本身選擇純凈的含碳石墨化物質,降低生鐵里過多的雜質,增碳劑選擇合適可降低鑄件生產成本。
冷成型加工*域良好的替代材料將是那些不依靠高的碳含量、而是由其組織來保證高強度的鋼種。已經在扁平材中得到廣泛應用的低碳、硼和鈮微合金化的理念具有潛在作用,并應用到緊固件等長材生產中。硼可以明顯提高鋼的淬透性,這是由于硼抑制奧氏體-鐵素體相變,并促進低溫相變產物如退化的珠光體或上貝氏體形成。 另-方面,加入鈮,通過多種機制提供高的強化效應:1)晶粒細化;2)降低奧氏體-鐵素體轉變溫度;3)析出強化。
鈮、硼復合加入,產生更強的綜合作用,延遲奧氏體-鐵素體相變,即使在空冷條件下,在較厚斷面中也能實現均勻的低碳貝氏體組織。獲得的低碳貝氏體組織提供高強、良好的塑性和韌性等好的性能配合。研究B、Nb和B+Nb在低碳鋼中的作用,進而分析這些鋼的冷鐓特性,結果表明,鋼在拉拔過程中表現出非常高的伸長率。這些鋼*先在非常低的精軋溫度下(~840℃)控軋成線棒,然后控冷,獲得低碳貝氏體組織。加工硬化行為至關重要,這是因為緊固件所需的強度水平可以通過冷加工實現。C-Mn-B鋼需要軋態具有*低50%的伸長率以達到所需的抗拉強度水平,強度范圍在800~1000MPa,這是SAE8.8級螺栓要求的水平,伸長率*大達到300%。另-方面,C-Mn-Nb-B鋼在其含有-些馬/奧島(MA)的貝氏體組織中具有高密度位錯,其加工硬化行為比C-Mn-B鋼更好,在~60%伸長后達到SAE10.9級螺栓的強度水平。需要提出的是,后續冷鐓加工殘余塑性值總是超過40%,這說明在冷鐓全過程中坯料仍具有非常好的冷鐓加工塑性。對比使用低碳鈮微合金化貝氏體鋼和傳統淬回火(Q&T)鋼生產的螺栓的強度水平,可以看出,盡管低碳貝氏體鋼平均強度水平稍低些,但仍然滿足8.8級螺栓要求的技術指標。